6月21日晚,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贺振泉教授应我校邀请,在至善楼学术报告厅做以“当代针灸流派传承源流、现状与发展”为主题的讲座,分享研究中医学术流派、当代针灸流派发展的的心得和方法,吸引了全校四百余名师生来到现场。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中医药伟大复兴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事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一些现代疾病,西医难以解决,中医能解决西医不能解决的问题。”贺教授指出,现在中医面临的最大挑战既是发展问题,又是生存问题。
贺教授表示,中医学术流派是传统中医学的杰出代表,是传承中医药的主体,更是中医学术的源头和根本。“一源多流、流派纷呈” 是中医临床与学术传承创新的基本特征。流派是中医学术传承的重要途径,一个流派从形成到发展都有师承、传播、壮大的过程。中医药发展,牢牢把握传承是根本,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和临证诊疗技术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的重要工作,传承和推广传统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疗法将是推动我国全民健康事业的重大突破口。
贺教授介绍了当代针灸流派的现状与发展。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第一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中针灸流派就占据11家,分别是:靳三针疗法流派、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甘肃郑氏针法针灸学术流派、湖湘五经配五针学术流派、广西黄氏壮医针灸学流派、四川李氏杵针疗法流派、辽宁彭氏眼针学术流派、澄江针灸流派、河南邵氏针灸流派、长白山通经调配学术流派、蒙医五疗温针流派。贺教授详细介绍了这11家针灸流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特色疗法。并特别指出,彭进院长等属于湖湘五经配五针学术流派。
贺教授提出了解决针灸推拿传承教育的措施:一是鼓励名家带徒融入当代教育,规范化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使传统的师承方式日渐式微,改革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让传统的“名家带徒”的师承方式融入当代教育。二是提高流派继承人的素质,流派继承人要有锲而不舍的事业心,尤其要具备奉献学术、知难而进的精神,联合志同道合的医学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继承和发展流派的内涵,扬长避短,为中医流派事业作出贡献。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以发展流派。加强医学流派的国际交流,培养一支宣传医学流派的队伍,既要熟悉流派学术理论及治疗,又有较高的外语口译、笔译能力,将流派思想传播至世界各地,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同时也使学术流派的精髓能够保存下来,“健康成就未来,中医改变世界”。
贺教授还介绍国家已对各个针灸流派的学术精髓进行总结与保护,采取了对当代针灸流派立项、举办高峰论坛等措施进行学术交流,鼓励传承,促进发展。
在现场观众互动问答环节,贺教授回答了现场观众提出的关于中医、针灸、小儿推拿的学习、教育、宣传与推广等“中医梦、大健康”热点问题,观众的提问非常踊跃,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朱安源)